依鲁替尼也称作伊布替尼为一种口服的小分子靶向药,是全球第一款BTK(布鲁顿酪氨酸激酶)抑制剂,可以不可逆地结合到BTK蛋白,阻断它的功能,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,从而使肿瘤缩小、癌症缓解。
B 细胞抗原受体( BCR)的信号通路是众多肿瘤生长和播散的关键驱动者。 BTK 作为 BCR 信号肽不可或缺的参与者,对 B 淋巴细胞的形成、分化、信息传递和生存至关重要。 BTK 是 BCR 通道可识别的信号肽分子,当该信号肽分子穿过 B 淋巴细胞表面受体时, B 淋巴细胞实现转运、趋化性和黏附作用的必需通道被激活,这为 B 细胞恶性肿瘤的形成提供了便利。
依鲁替尼是一种小分子的 BTK 抑制剂,可与BTK 活性位点上的半胱氨酸残基( Cys-481)选择性地共价结合,不可逆地抑制 BTK 的活性,进而抑制 BCR 信号通路的激活,有效阻止肿瘤从 B 细胞迁移至适宜肿瘤生长的淋巴组织,减少 B 细胞恶性增殖并诱导细胞的凋亡,从而发挥治疗 CLL 和 MCL的作用。非临床研究表明依鲁替尼能够抑制恶性B 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和存活。
套细胞淋巴瘤(MCL)。
在Ⅱ期临床研究中, 51 名 CLL 患者每日口服依鲁替尼 420 mg,治疗时间为 21 个月,出现的不良反应大多数属于 1 或 2 级,约 20%的患者出现了腹泻、上呼吸道感染、乏力、咳嗽、关节痛、药疹、发热或轻微水肿等,出现 3 或 3 级以上血液病不良反应较少,包括血小板减少( 10%),嗜中性白细胞减少( 15%); 111 名 MCL 患者每日口服依鲁替尼 560 mg,治疗时间为 8.3 个月,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大多属于 1 或 2 级,近 20%的患者出现了腹泻、乏力、恶心、轻微水肿、呼吸障碍、便秘、呕吐或食欲减退等,出现 3 或 3 级以上血液病不良反应同样较少,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减少( 16%),血小板减少( 11%)和贫血( 10%)。
中文别名: | 依布鲁替尼 |
CAS号: | 936563-96-1 |
化学式: | C25H24N6O2 |
分子量: | 440.5 |
性状 | 白色或类白色固体 |
储存状态 | 室温;干燥 |
类别 | 治疗肿瘤药物 |